楊照‧教會了考試,忘記了學習
10:00:00
台灣前監察院長王建煊曾經罵學生“笨蛋”,浪費生命當中最美好的時光拿去打工。王建煊顯然有所不瞭解,年輕學子生活中還有一項更可怕的浪費,就是將眾多時間耗在“考試”上。如果花時間打工是“笨蛋”,那花時間應付考試又如何呢?打工和應付考試有根本同樣之處,都是耗掉了生命中最能快速學習的時光,卻沒有學習。
應付考試不是學習。考試要考的內容,就只有那麼一點點,學生卻必須花那麼多時間反覆練習、背誦,真的不是為了理解、學習那些內容,而是為了在考試中快速答題,拿到分數。如果真是為了學習,哪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如果真是在學習,那麼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可以學、應該學的東西,多過課本提供的十倍、百倍啊!
我們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硬是將考試、應付考試等同於學習,誤以為考試考得分數,就是學習成就的證明。這兩件事天差地別。
現在的學生大部份對歷史沒有興趣,他們不曉得背那些過去的年代、人、事有甚麼意義。歷史和他們無關,要如何有興趣?又怎樣能讓歷史與他們有關呢?而歷史與他們有關的又是甚麼?
是故事、是解釋,是讓他們體會、認知原來以前有人這樣生活,原來人的生活有這樣的經驗與道理。可是故事、解釋寫不進我們的中學課本裡,道理很簡單,故事、解釋需要篇幅,不可能三言兩語交代清楚。
課本那麼簡明扼要,學生都已經學得苦哈哈了,哪還能給他們更多、更長的內容呢?唉,學生讀得苦哈哈,是因為被要求以能應付考試的方式讀,而不是以享受故事、認知經驗的方式學習。不幸的是,一旦要他們甚麼都記得,考試都能答出標準答案,他們就只能背誦最無趣、最無聊的史事,不可能真正瞭解歷史。
多少學科都是在考試、應付考試中被扭曲,甚至被阻絕了學習啊!而我們竟然還堅持考試是學習的必要手段,甚至考試本身就是學習!學習再重要不過,然而考試卻常常是浪費時間的主因。尤其是被提昇為目的,取代了學習本身,無限上綱的考試。愈考學生愈沒有機會去學習,也就愈學不到東西了。
在我們的內閣部會裡,跟學校、學生關係最密切的,叫做甚麼部?是考試部,還是教育部呢?為甚麼教育部管教育的方法,永遠都離不開考試?翻查新聞,查一下教育部長的名字,幾乎每一次都和考試連結在一起。
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教育部長不關心考試以外的事,或者教育部長以為辦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事就是考試,或者是這個社會對教育部長做的事只有跟考試有關才有興趣。不管是哪一項原因造成這種情況,都讓人不寒而慄。
不只教育部變成考試部,好像連原來的國科會、現在的科技部也一併被納入考試部了,國科會做的“佈局全球人才,提昇國家競爭力”的報告,指出台灣學生欠缺多元文化訓練是一個問題,那怎樣處理這個問題?應該要加強外語能力。那又該如何加強外語能力?建議教育部該將美語聽力與口說測驗納入指考!
這真是荒謬跳躍的化約思考,示範了我們政府官員的智力程度,即使是主管國家知識發展政策的官員,都用這種方式思考,國家要怎樣有競爭力?學生英語具備好一點的聽說會話能力,就能增加多元文化訓練?那是甚麼樣的多元文化論?更奇怪的是,要增強能力,就靠考試?
當時的教育部長針對這樣建議,竟然還覺得很好,只從技術面表示實施上可能有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怎麼會是技術,而是這種以考試為教育核心的根本觀念啊!
台灣學生外語能力為甚麼不好?一項主因就在幾乎都是為考試而學,為分數而學、為別人而學,從頭到尾不曾建立起為自己增廣見識、豐富生命而學英文的觀念,更不曾享受過因為學會了英文而得以學到多元文化的刺激與樂趣,這樣英文當然學不好!
笨蛋,問題就在考試本身,而不在考甚麼啊!考試讓好學生失去興趣,讓壞學生失去信心,考閱讀、考文法,學生就對閱讀、文法沒有興趣、沒有信心;那麼加考聽說,一樣只是讓學生對聽說失去興趣、失去信心罷了。
真要學好任何一門知識,需要的是強烈的學習動機,而考試恰巧是抹煞學習動機最大的力量。我們的學生平均數學考試的應付能力,高過美國、英國,可是有因為這樣讓我們成為數理大國嗎?
真正要解決多元文化學習問題,只能從打造多元文化環境著手。與其考學生,不如先考考官員,從科技部、教育部官員考起,看看他們自己到底具備多少多元文化的訓練,算得上是“全球人才”嗎?道理很簡單,自己都不具備“全球人才”
的條件,要怎樣訂定台灣“全球人才”的發展政策?
自己不曾經過考試檢驗,卻動不動就要用考試來解決問題,把所有教育、學校、知識相關事務,全都籠罩在考試裡,把組織法上沒有名份的考試部弄成最大部會,這樣的官員真是令人不敢領教啊!
應付考試不是學習。考試要考的內容,就只有那麼一點點,學生卻必須花那麼多時間反覆練習、背誦,真的不是為了理解、學習那些內容,而是為了在考試中快速答題,拿到分數。如果真是為了學習,哪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如果真是在學習,那麼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可以學、應該學的東西,多過課本提供的十倍、百倍啊!
我們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硬是將考試、應付考試等同於學習,誤以為考試考得分數,就是學習成就的證明。這兩件事天差地別。
現在的學生大部份對歷史沒有興趣,他們不曉得背那些過去的年代、人、事有甚麼意義。歷史和他們無關,要如何有興趣?又怎樣能讓歷史與他們有關呢?而歷史與他們有關的又是甚麼?
是故事、是解釋,是讓他們體會、認知原來以前有人這樣生活,原來人的生活有這樣的經驗與道理。可是故事、解釋寫不進我們的中學課本裡,道理很簡單,故事、解釋需要篇幅,不可能三言兩語交代清楚。
課本那麼簡明扼要,學生都已經學得苦哈哈了,哪還能給他們更多、更長的內容呢?唉,學生讀得苦哈哈,是因為被要求以能應付考試的方式讀,而不是以享受故事、認知經驗的方式學習。不幸的是,一旦要他們甚麼都記得,考試都能答出標準答案,他們就只能背誦最無趣、最無聊的史事,不可能真正瞭解歷史。
多少學科都是在考試、應付考試中被扭曲,甚至被阻絕了學習啊!而我們竟然還堅持考試是學習的必要手段,甚至考試本身就是學習!學習再重要不過,然而考試卻常常是浪費時間的主因。尤其是被提昇為目的,取代了學習本身,無限上綱的考試。愈考學生愈沒有機會去學習,也就愈學不到東西了。
在我們的內閣部會裡,跟學校、學生關係最密切的,叫做甚麼部?是考試部,還是教育部呢?為甚麼教育部管教育的方法,永遠都離不開考試?翻查新聞,查一下教育部長的名字,幾乎每一次都和考試連結在一起。
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教育部長不關心考試以外的事,或者教育部長以為辦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事就是考試,或者是這個社會對教育部長做的事只有跟考試有關才有興趣。不管是哪一項原因造成這種情況,都讓人不寒而慄。
不只教育部變成考試部,好像連原來的國科會、現在的科技部也一併被納入考試部了,國科會做的“佈局全球人才,提昇國家競爭力”的報告,指出台灣學生欠缺多元文化訓練是一個問題,那怎樣處理這個問題?應該要加強外語能力。那又該如何加強外語能力?建議教育部該將美語聽力與口說測驗納入指考!
這真是荒謬跳躍的化約思考,示範了我們政府官員的智力程度,即使是主管國家知識發展政策的官員,都用這種方式思考,國家要怎樣有競爭力?學生英語具備好一點的聽說會話能力,就能增加多元文化訓練?那是甚麼樣的多元文化論?更奇怪的是,要增強能力,就靠考試?
當時的教育部長針對這樣建議,竟然還覺得很好,只從技術面表示實施上可能有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怎麼會是技術,而是這種以考試為教育核心的根本觀念啊!
台灣學生外語能力為甚麼不好?一項主因就在幾乎都是為考試而學,為分數而學、為別人而學,從頭到尾不曾建立起為自己增廣見識、豐富生命而學英文的觀念,更不曾享受過因為學會了英文而得以學到多元文化的刺激與樂趣,這樣英文當然學不好!
笨蛋,問題就在考試本身,而不在考甚麼啊!考試讓好學生失去興趣,讓壞學生失去信心,考閱讀、考文法,學生就對閱讀、文法沒有興趣、沒有信心;那麼加考聽說,一樣只是讓學生對聽說失去興趣、失去信心罷了。
真要學好任何一門知識,需要的是強烈的學習動機,而考試恰巧是抹煞學習動機最大的力量。我們的學生平均數學考試的應付能力,高過美國、英國,可是有因為這樣讓我們成為數理大國嗎?
真正要解決多元文化學習問題,只能從打造多元文化環境著手。與其考學生,不如先考考官員,從科技部、教育部官員考起,看看他們自己到底具備多少多元文化的訓練,算得上是“全球人才”嗎?道理很簡單,自己都不具備“全球人才”
的條件,要怎樣訂定台灣“全球人才”的發展政策?
自己不曾經過考試檢驗,卻動不動就要用考試來解決問題,把所有教育、學校、知識相關事務,全都籠罩在考試裡,把組織法上沒有名份的考試部弄成最大部會,這樣的官員真是令人不敢領教啊!
原文链接:星洲日報 · 照鏡
作者:楊照‧台灣評論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