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招魂》、《天问》三部作品,都不直接涉及屈原本人的生活经历。前二种与楚地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有密切关系,后一种却是对神话传说和社会历史的质疑。但这三部作品,又从各方面曲折地反映了屈原的个性和思想情感,同时也是研究楚文化的基本材料。
一、“语用”,语文教学的“命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中年段学生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曾沛是馬華文壇微型小說的老將和推手。她涉足微型小說至今,已出版了4本微型小說集。《拍案叫絕》是她的第三本微型小說集,目光敏銳,立意鮮明。
她對老人處境的同情,對各類愛情的描述,還有各類家庭和社會課題的關注,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以平民百姓為鏡子,反映現實的真假、美醜、善惡等。
她對老人處境的同情,對各類愛情的描述,還有各類家庭和社會課題的關注,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以平民百姓為鏡子,反映現實的真假、美醜、善惡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经常有报刊说,我的女儿葛竞是个“写作神童”。她的写作经历的确有些与众不同。葛竞9岁时发表第一篇作品,五年级获海峡两岸征文比赛两项大奖,六年级获国际书信比赛特别奖,初中在台湾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现在,她已经发表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出了几十本书,她的作品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等等,两次当选中国作协代表大会最年轻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