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如何教比教甚麼更重要
09:30:00
台灣教育有嚴重的問題,罪魁禍首,不是任何一本課綱,甚至也不是一綱多本的政策原則,而是教這些課綱內容的基本方法、基本心態。
20年的經驗,應該夠讓我們看清楚:換甚麼樣的課綱、課本內容,都解決不了台灣教育的問題。再好的課程內容,別的國家、別的社會用得好好的,一進到台灣,馬上統統變質,都成了戕害學生的工具,這不是件奇怪的事嗎?
怪也不怪。如果我們明白台灣教育界最深刻的扭曲,就不覺得怪了。教育體繫上上下下,到今天還是以為教育的目標,是教會學生一套固定的知識,而且要他們把這些知識學得滾瓜爛熟,可以應付考試得高分。用這種態度教,再好的教材內容,都變形成僵硬的東西,強迫小孩用最無聊的方法反覆學習為了應付考試可能出現的細節題目。本來靈活的課程,如此一教,就失去了啟發性;本來要跟生活有關的題材,如此一教,就和具體現實脫節了。
最糟、最慘的,受這種教育,學生付出驚人的時間精神,卻只學到課綱、課本提供的極少量之事,沒有機會學到成人的關鍵能力―自我學習的能力。
課綱、課本編得再好,就只有那麼點內容,那麼點內容又必須迎合各方要求做分配,而且中間必然有許多部份很快就過時,甚至已經過時不切實際了。直接明白講,這種課綱、課程,不可能適合每一個人,甚至不可能適合任何人。課程內容的本質,應該是基礎、是工具,要協助學生在這個底子上,通過這項訓練,培養出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的能力,然後去尋找適合自己、自己需要的知識。
痛心地呼吁,別再把時間力氣都花在討論“教甚麼”,如果不正視“如何教”的嚴重偏差,課綱怎樣改來改去都無濟於事。“教甚麼”相對容易談、容易設計,所以,過去教育決策者都寧可往這個方向去努力,以規避“如何教”,如何真正改革教育風氣、教育價值的根本問題。
原文链接:星洲日報 · 照鏡
作者:楊照‧台灣評論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