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正宝:语文教育,我们最缺少的是眼泪!
10:00:00
然而,2005年夏季闷热的北京,韩军为参加“六一杯”首届中国“新生代”中学和小学语文教育杰出(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大展示活动的与会代表,上了一节流泪的课:课文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学生是高中生,时间是45分钟。随着轻缓深沉的音乐响起,韩军开始了声情并茂的朗诵,男中音,夹着些许“鲁菜”的味道,有抑有扬,时顿时挫,忽轻忽重,亦缓亦急。“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经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旁侧,……”音律开始不稳,脸上有泪涌动,他回转身子,拭泪,学生和听课教师中也开始有垂首拭泪者。20多分钟过去了,音乐远去,会场无声。
语文是眼泪的发源地,是由于它的“真”。中国有句俗话,见真人不说假话,当我们面对语文之真的时候,为何要伪装、收敛自己的真情呢?语文给韩军们以真,韩军们必然会报之以真纯的泪水。韩军是真诚的,他的“新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真”,强调“真实个性”的显像,强调回归语文起码的常识——不故意撒谎和不被迫撒谎。于是,面对真纯的语文,他流泪了,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在学生面前,一个名声很响的专家在学生面前。绝不是“做秀”,也不是“江郎才尽”,他流出了深切的体会,流出了真实的个性,也流出了文本与读者之间宏大的共鸣。这是一个情感的双向建构过程:语文有泪,我们流泪;我们流泪,是因为语文含泪。
有真诚才有发自心灵深处的眼泪,语文有了真诚,就如有了积蓄眼泪的蓄水池,不停地为无数的纯真心灵注入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的眼泪是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的最具体诠释。
语文既然是存“真”的,就要去“伪”,去“假”。语文打假,不是那些错字病句、逻辑失语、文不对题,而是面对语文表现出的虚情假意、无动于衷。当一篇美文被肢解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创作意图、艺术手法时,一切美感将荡然无存,一切情感也只化为文字上“我很受感动”的表述。语文的造假是因为剥离了真诚的情感要素,而成为一种虚情假意的功夫展示,
语文是眼泪的发源地
在语文课上流出眼泪,没有人会觉得奇怪;在数学课上流出眼泪,才会让人疑惑和惊叹。这大概是语文教育的与众不同之处吧,它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情感:陈子昂的直言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吟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动人诗句;苏轼为悼念妻子王弗,写出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悼亡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朱自清望着父亲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面对汇聚了如此浓烈情感的语文,谁会不流泪?语文是眼泪的发源地,是由于它的“真”。中国有句俗话,见真人不说假话,当我们面对语文之真的时候,为何要伪装、收敛自己的真情呢?语文给韩军们以真,韩军们必然会报之以真纯的泪水。韩军是真诚的,他的“新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真”,强调“真实个性”的显像,强调回归语文起码的常识——不故意撒谎和不被迫撒谎。于是,面对真纯的语文,他流泪了,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在学生面前,一个名声很响的专家在学生面前。绝不是“做秀”,也不是“江郎才尽”,他流出了深切的体会,流出了真实的个性,也流出了文本与读者之间宏大的共鸣。这是一个情感的双向建构过程:语文有泪,我们流泪;我们流泪,是因为语文含泪。
有真诚才有发自心灵深处的眼泪,语文有了真诚,就如有了积蓄眼泪的蓄水池,不停地为无数的纯真心灵注入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的眼泪是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的最具体诠释。
没有眼泪的语文犹如橱窗里的塑料花
比如,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各种应对考场作文的套路也在“应运而生”着,比较典型的是一些考生屡试不爽的“三套”:
一套框架,即考前背诵几篇不同文体的范文,考试时模仿它们的结构;
二套深度,即背诵一些名言警句、套话俗语、成语典故等,适当地穿插在作文中,以增加作文的深度;
三套情感,即通过编造自己的亲人遇到不幸,而自己又如何勇敢面对等,来营造作文的情感氛围,打动评卷教师的心。
一篇优秀的作文的确需要有完整的框架结构、深刻透彻的思考和动人的情感因素,但是通过“三套”方式得来的优秀,到底有多真呢?这“三套”马车,不仅套住了语文学习的快乐,更套住了学生求真的本性。韩军的“真实个性”一说告诉我们,在语文面前,来不得半点的虚假。
没有泪水的语文是虚情假意的,犹如摆设在橱窗里的塑料花,没有生命,只有耀眼的姿态。
现在有谁还会因为一个感人的情节而在众人面前流泪?面对一篇讲了许多遍的课文,是否真的还哭得出来?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谁还会有激情的泪水?语文课不是表演课,要眼泪干什么?作者写作时或许都没有掉泪,我们读时为什么要落泪?这些问题,都在指向同一个疑问,就是语文需不需要眼泪?
语文教育,自从与工具性联姻以后,就开始了标准化的训练旅程。这张脸是严肃的,甚至是苛刻的,令人退避三舍。
不喜欢语文,患上语文恐惧症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少、慢、差、费”的状况更让这张百年的老脸,失去了应有的光泽。语文的这张脸真的该换一换了,韩军的“新语文教育”便试图做一张新脸出来。这张脸不是一张标新立异的时尚面容,而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中,接过的真实、自由和个性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制作的一张情感丰富的脸。这张脸,因为时常挂满泪花而显得无比生动,具有了亲和力。
语文是需要情感的,语文更需要泪水。在众人面前因为一个感人的情节而流泪,那是真实的情感反应;面对一篇上了许多遍的课文还哭得出来,是因为每一遍阅读都有个性的体验;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也会有激情的泪水,是因为语文教育是自由的。一滴眼泪可以折射出内心的真实,一滴眼泪也可以让语文变得楚楚动人,让人趋之若鹜。
语文的情感世界五光十色,不单有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戚,也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当然还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多元的语文,多元的情感走向,是语文的根本,而我们的语文似乎在日益功利化的时代远离了这个立命之本,逐渐走向浮躁,走上独木桥,走入“挪威的森林”,最终陷入情感的干涸地带。很少有人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眼中“晶莹的泪花”,也很少有人透过语文教师的泪光去寻求语文的真正含义。韩军们看到了,也做到了。当然,语文教育更多的还是给予我们笑声,在感受人间真、善、美的过程中,从内心迸发出的欢畅情感,有时,还会因为大笑不止,而流出了眼泪,这种眼泪也是最真纯的。
语文,请相信眼泪吧,珍惜韩军们的最后一滴泪水,润泽语文日益干涸的心灵,否则,语文教育将会步入不忍张望的情感荒漠化时期!
没有泪水的语文是虚情假意的,犹如摆设在橱窗里的塑料花,没有生命,只有耀眼的姿态。
眼泪,为语文美容
语文教育,自从与工具性联姻以后,就开始了标准化的训练旅程。这张脸是严肃的,甚至是苛刻的,令人退避三舍。
不喜欢语文,患上语文恐惧症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少、慢、差、费”的状况更让这张百年的老脸,失去了应有的光泽。语文的这张脸真的该换一换了,韩军的“新语文教育”便试图做一张新脸出来。这张脸不是一张标新立异的时尚面容,而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中,接过的真实、自由和个性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制作的一张情感丰富的脸。这张脸,因为时常挂满泪花而显得无比生动,具有了亲和力。
语文是需要情感的,语文更需要泪水。在众人面前因为一个感人的情节而流泪,那是真实的情感反应;面对一篇上了许多遍的课文还哭得出来,是因为每一遍阅读都有个性的体验;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也会有激情的泪水,是因为语文教育是自由的。一滴眼泪可以折射出内心的真实,一滴眼泪也可以让语文变得楚楚动人,让人趋之若鹜。
语文,也可以笑出眼泪!
语文,请相信眼泪吧,珍惜韩军们的最后一滴泪水,润泽语文日益干涸的心灵,否则,语文教育将会步入不忍张望的情感荒漠化时期!
作者:梅州市嘉应学院 冉正宝
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18日第6版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