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書法教育,何妨來硬的!

21:02:00


不久前,我參與了台積電青年書法大賞的評審。看了高中學生在書法上的優越表現,有很多感想。

這些得獎的作品,筆墨相當成熟,我自愧不如,可是我同時也想到,對青年書法的鼓勵,代表的意義何在?

難道只是希望傳統書法的復興嗎?


生活與美感教育

我可以感覺到,台灣在傳統書法的復興上很下功夫,已經有相當的成就。在各地書法大家的領導下,集結地方上懷舊的力量,書法社團成立了不少,作品展覽也非常多。使人感覺書法似乎有再次成為生活藝術的可能。但是觀察今天社會的生活方式,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在網路傳播的時代,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了,還談什麼毛筆字呢?

正在這段時候,教育部新成立的藝教司,約我討論中學美感教育的問題。近十年來,我一直感到我們的學校教育太忽略美感了,因此國民的文化素養欠缺,在經濟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的今天,文化水準仍無法與先進國家相比。為此,我發表了一些淺見,也出了幾本書。原本以為只是發發牢騷,沒有官員會注意。想不到,藝教司竟認真的看我的書,而且準備正式推動了。

美感教育推動的困難,主要是在方法上。不同於數理與語文,早已有完備的教材教法,而且也很容易通過考試來考核其成效。美育是靠教師們用經驗法傳送給學生,考核時則需察視其美感反應能力;這些都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過去的幾十年,我國推行美育的方法就用美勞、唱遊等半遊戲性的藝術課應付了事。為了糾正這種錯誤,我主張把美感教育與藝術教育分開,以設計教育的美感訓練方法為基礎推動。目前由於設計界的朋友們不熟悉中學教育,仍由藝教界負責改善計畫籌畫教師的培訓與課程的設計。我參加過幾次討論,覺得大家都很努力,但怎麼向學生傳授美感,至今還沒有明確的辦法。

書法專家的天真


我忽然想起書法來了。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士大夫的家庭,子女教育是以背誦經書為主;最重要的,就是自識字開始。這是當然的。識字與否是一生工作與地位的分水嶺,識字就是文人,可以做官,不識字就是工農大眾,只能受治於人。所以文字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甚至不可踐踏。


在識字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寫字,以便記憶,同時學習用文字為傳達工具。寫字,除了正確之外,要寫得端正、美觀,所以才有書法這門課。我回想兒時讀書的情境,才覺悟原來書法是傳統教育中的美育課!老師認真的教孩子如何握筆,如何用墨,寫出像樣的文字,並反覆練習。筆劃不對的老師會用紅筆改正,慢慢可以寫出像樣的字來。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寫帖,依老師的觀點選擇古代大師的作品,認真摹仿,直到逐漸寫出個人風格。

中國的讀書人經由書法得到的美感訓練是很紮實的。他們並沒有其他學習美感的機會。當然了,讀書人也可能接觸到繪畫,但那需要特別的機緣。然而書法卻是人人都熟習的,所以書法才被稱為中國的第一藝術。

說到這裡,不免想到今天書法教育的功能。當前我們正努力的美感教育,書法能否幫上忙呢?如果在中、小學課程中恢復書法的地位,可否發揮美育的作用?若然,豈不是免除了為新美育課程傷腦筋,同時又可以復興傳統藝術,因此而一舉兩得,皆大歡喜嗎?

這確實可能是有些書法家的想法。但略加思考,就覺得這是天真的想法。因為到今天,傳統的書法只是少數人喜愛的藝術,已經脫離生活了。今天的社會有千百種職業,都需要專業的知識,所以行行出狀元,只是沒有當年的狀元了。大部分有出息的年輕人,努力用功,想到的是專業的博士學位。在他們漫長的讀書過程,乃至畢業後在職場奮鬥的經歷中,要使用各種文字,只是不需要書法,甚至不需要「寫」字。

摹仿意義何在?


在過去,用毛筆寫字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已經完全無此必要。今天如果勉強孩子們一定要拿起毛筆,練習寫字的技巧,已經得不到教育家與家長們的支持。毛筆字只可能在課餘活動中,視學生個人的興趣,作為一種藝術來學習,因為要學好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必然會影響其他課業的程度,所以只能是個人的選擇。在學校的正式課程中,應該放在才藝班裡,供真正有天才的少數學生選擇,已經無法作為全體學生的必修課了。

話說回來了,既然書法不再可能回到生活,怎麼可能把它與美感教育連在一起呢?這與我曾再三提起的硬筆字是不無相干的。讓我們簡略的探討一下硬筆字的問題。

時代快速進步,硬筆字會不會被淘汰呢?像我這樣仍然用硬筆寫稿的人恐怕會被淘汰了,但是我認為在眼見的未來,硬筆字還是必要的。我相信只要紙張仍存在我們生活中,仍免不了要用硬筆寫字的。退一萬步說,簽字至少需要吧!偶爾寫個字條也免不了吧!只要硬筆存在,書法還是有他的可能性的。順著這個邏輯,希望毛筆的書法重生就必須自硬筆的書法下手。這是非常必要的。

在青年書法大賞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這些青年很認真的摹寫傳統的書法,保留了中國古代傳承下來的「永字八法」之類的書寫技巧。他們這樣寫下去的意義何在?

如果他們志在成為書法藝術家,那麼忠實地摹仿傳統,缺乏創新的精神,是一條錯誤的道路。也許有人會說,傳統書法是創新的基礎。這是毫無根據的。當代藝術早已把傳統扔到博物館的收藏庫裡,讓懷古者去品賞。當代就是要找一條全新的途徑。他們這樣做,是像匠師一樣的保存文化資產,脫離了藝術,也脫離了當代生活。

硬筆仍屬活文化


我的主張很簡單,就是要孩子們在學校裡學習寫硬筆字。書法界在此可以幫忙弄一套教授硬筆字的辦法,使他們出學校後可以寫出漂亮的字。老實說,我偶爾看到一些在社會上已有成就的中年人,寫幾個字都不成樣子,要如何與他們談生活美感呢?美的感覺,一定要在生活中找到立足點,文字是必然要應用的,應該是最理想的美感的泉源,這是中華文化優異於其他文明的特色,我們不能利用實在是非常可惜的。

這一點,大陸的教育家注意到了。他們如何在學校裡推動硬筆字我不太了解,但知道他們有一個硬筆書法的學會,裡面有很多成員,都是用硬筆練書法的。我自網路上找到他們的資料,對成員的作品看了不少。他們是用鋼筆代替毛筆,希望能寫出與傳統毛筆書法同樣水準的東西。老實說,我很佩服他們努力的成果。有些作品看上去簡直與毛筆字無異,甚至更為端正美觀。硬筆也有多種軟硬度,所以作品也有用筆的風格。這似乎已解決了硬筆書法的問題了!

可是我一方面佩服他們的成果,另方面卻覺得並不是理想的辦法。他們是以專業書法家的態度,用硬筆寫出傳統書法的風貌,在今天的社會上是無法生活化與普及化的。除了不可能生活化外,在藝術的領域裡,臨摹古人的風格,即使非常成熟,也稱不上當代藝術家。藝術家必須有獨特的風貌與創新的樣式。說到生活書法,沒有個性是不可能的。摹寫歐、柳、顏、趙,即使是用硬筆,也寫不出個性來的。


所以我對學校裡教硬筆字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寫字要像畫畫,寫出來要好看。第二,畫出來的字要能使大家認識,達到溝通的目的。第三,筆劃要自由發揮,不受傳統字帖的限制。大家只要看看漢代石碑上的字,筆劃有粗有細,有直有斜,字跡有大有小,很像小孩子的手筆,可是整體看來,卻有一種樸實超脫的美感,使近代的書法家欣羨不已。這不是很好的例子嗎?

中國字是用橫直等筆劃組成的圖案,所以要體察它的美,應回到用簡單線條組成的篆書與古隸。書法家可以幫忙自篆書中找到一批在形貌上接近楷書的古字,供學生們練習,讓他學習到筆劃組合的美感。這裡面包含了視覺美學中比例、構成的基本原則。我強調篆字應接近楷書,因為文字要辨識,才能切進生活。篆隸是可以用硬筆寫出來的,在課堂上練習,應該可以達到美感培育的目的。

自篆書開啟文字美感的心鑰,再用硬筆寫正字,應該可以在下筆時有些斟酌的能力了。如果有老師正確的指導,寫字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質,也可以成為書法藝術家,不必有什麼固定的師承。如果只是為孩子們日後生活書法的美感,在課堂上應該教一點簡單的行書,不必到草書的程度。學習行書只是希望他們在應用書寫上流利一點而已。要怎麼教,仍然需要書法教育家幫忙動動腦筋。至於當代書法家所喜愛的,龍飛鳳舞的草書,就必須由才藝班中選出有書法才能的孩子,從毛筆的使用著手學習,經過若干年的反覆練習,又在大師的指導下,才得入門徑。這不是書法普及化的目標。

想把書法視為美感教育的一個途徑,就不能過份介意是否使用筆墨。但是我相信,如果有一天,中學課程中的美育課程裡,有了相當份量的書寫美感,不出幾年,年輕的一代都能寫出令人悅目的字跡,那時候,不必有人大聲疾呼,毛筆就會重新回到很多人的書桌上。國人到了中年,一定會以書法為休閒方式,追求精神生活的境界。

原文链接:中时电子报

You Might Also Like

0 评论

访客统计



Like us on Facebook

本站声明

本站大半内容皆采集自网络,本站将竭尽所能确保所提供的资讯准确无误。尽管如此,本站所提供的有关资讯不作任何承担或陈情。若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以取下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