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馬華:《泡沫》‧在那遙遠的地方

10:00:00

傳說中走得很遠的女子如今出了一本小說集,取的也是個夢幻而遙遠的名字:《泡沫》。跟那首"愛本是泡沫、如果能夠看破、有甚麼難過"的歌沒甚麼關係,儘管說的都是人生。
現代人特別愛談人生,大體談到人生就會想起夢想,青春火焰很快就熊熊燃燒起來,很快又星火寂滅歸於平淡日常。理想和現實被切割成純精神和純物質的兩半,好像生命本就如此,一切有關於夢的東西,就籠統掃進枕頭底吧。殊不知這才是真正的缺憾。而慣常在邊境遊走的文學,我想恰是一個少有能糅合二者的窗口吧?

薇達的小說不"偉大",相反很小。每一個被敘述的角色、故事、情感都相當細緻深入,從提筆到結尾的過程,不過二三人的心事離愁。這種框架更常被寫作者用來經營散文,如今落到小說里,反提煉出別樣的真實,例如其中一則〈哎喲媽媽你不懂〉。

〈哎〉寫一個自小有文學理想的女兒,和她沒受過教育、靠縫紉養大孩子的單親媽媽的一生。其中一場對話是這樣的:

"'你在寫些甚麼——'媽媽指著我的稿紙說。

哎喲媽媽這是文學你不懂——

'反正你們總是覺得我不懂——'

她又咳嗽,回到縫紉機旁邊。"

她們有過很多次對話,但都不離"媽媽問東西,女兒說你不懂,媽媽咳嗽繼續縫紉"的結構。這樣子的對話設計從一開始就暗示讀者:這對母女關係疏遠,講話雞同鴨講,她們是鴻溝不是代溝。直到臨近小說尾聲,經營良久的對話終於被破壞掉。

"語音結束後沉默了好久,"母親遲遲不做那個聊天結束的訊號,女兒開始覺得不安,"我轉頭看著她,等到她終於咳嗽,心才鬆了一口氣。"如此一個小瞬間,立刻豐富了全篇小說的內容和趣味。因為之前的疏遠只是作者故意營造的假想,那種機械式的簡單對話更像是兩人相處的安全區,點到為止,另有親情的溫暖藏在表皮底下。

以上,如果存活的載體是散文,在真實性一欄上很可能會被傳統的散文讀者打屁股:"你最好是每次跟媽媽講話都像個機器人重複一樣的話啦!"

話說回來,薇達的"小"說有許多諸如此類"小"而大的細節,那點點涓流,寫的都是無論在地或遠方、無論你我都會碰見的生命之姿。如此一位汲泉而飲的寫作者,一旦走到極窮處,她發現的會是生命的真相還是迷障?寫到這,我不期然又想起那位內斂女兒荳蔻年華時寫下的詩句:"我捧起關於生命的書卻讀不懂生命的樣子。"

‧書名:《泡沫》
‧作者:薇達
‧出版:有人
‧出版日期:2015年1月

原文链接:星洲日

You Might Also Like

0 评论

访客统计



Like us on Facebook

本站声明

本站大半内容皆采集自网络,本站将竭尽所能确保所提供的资讯准确无误。尽管如此,本站所提供的有关资讯不作任何承担或陈情。若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以取下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