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知识:注音
11:00:00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於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於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於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ang”,後者为“lo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原文链接:语言文字网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