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升格技巧,提升作文价值
12:00:00
作文升格,是深化作文的立意、淡化作文的选材、优化作文的结构、美化作文的语言,全面提升作文的价值的训练方法之一。
如何掌握升格的技巧,突破作文写作的瓶颈,是一个应该引发老师探究和引起广大学生重视的问题。
一、深化作文的立意
古人有“意在文先”的说法。善于把文意写透彻的作者,总是十分注意让“意”,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显现,使读者能够被导引着,逐层深入地接近文章主旨,完成“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认识过程。1、体验享受生活,感性认识。
现代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说:“‘假、大、空’的东西将被社会无情地淘汰。能用尽可能地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多地信息,达到尽可能高地准确性和课理解性,收到尽可能强的表达效果,将被认为是写作高手。”所以,我们在写作训练中,就要注重让学生在习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们要想让学生写出“言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的话,就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情感并具有准确的表情达意的写作技能。只有这样,使学生对生活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其立意才深刻。
可以说,写作是抒发一定情感的“艺术活动”,它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富于动作、线条、色彩的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只要忠于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任何陈旧的作文题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和心灵都是独一无二的。”(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
2、透析生活,理性思考。
王安石“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道出了对生活的思辩。立意的深刻来自对生活的思考,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用生活实事来揭示深刻。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是展示思维的重要方式。象征性表达,是作文的重要构思技能。由于这种写法的“意”,是作者先从普遍性的生活存在中提炼出,再寄寓在一事或一物之中,所以它的“意”往往比一般记述性、议论性的文章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更为警策。有这样的一个故事: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皮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这惋惜,不料老人毅然地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
立意一:剩下一只,留着没用,不如扔掉。立意二:提着一只鞋,让人笑话,不如扔掉。这两种立意显得太一般了,不够深刻;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掉下去的一只被人捡到,捡到一只没用,我扔下去,他就有一双新鞋,这样就可以得出不寻常的立意:为别人着想,坦然面对失去。
总之,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意”是内涵,“情”是外延。作文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生活,更需要哲理生活,理性思考。“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情感”在写作中不但作为一种推动力起作用,而它们本身也在作品中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淡化作文的选材
1、平淡见新奇,以小见大。
王安石游褒禅山感叹“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写文章却可以反其意而用之。我们可以从细微平凡事件中挖掘出的深刻,往往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如关于“父爱”是常见的平凡的话题。
一学生选取了生活中平凡的事例:“父亲在卖完粮食后选择看病还是帮我交学费的事情,最后他执意不去看病,让我感动得躲在黑暗的屋里偷偷地落泪。文章饱蘸感激之情书写父亲,也在书写对人生的最深切的感受,做到了平淡见新奇,使材料在文章中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2、旧瓶装新酒,芳香四溢。
有的同学认为只有大事才能显深刻,这是一种误解。这也是近几年升学考试卷中谈生死胡编不幸家庭特别多的原因之一。在强调写自己的作文中,进行编造、虚构对不对的问题我们且不谈,仅从选材而言,并非写大事就容易出深刻,写小事就难出深刻。如在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中,一位同学写自己对友谊丧失的愧悔,“我”与好友商议好报考同一高中,后由于家庭的压力,成绩好的“我”改报了重点高中而没有告诉朋友,放榜后,朋友知道受了欺骗,两人友谊破裂,“我”当时未能作出适当解释,此后,对友谊丧失的自疚,始终笼罩着“我”。
这个题材虽说平常,却揭示了青少年对纯真友谊的追求和美好愿望。
3、材料求独特,别出心裁。
真实的材料是写好情感类文章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真情的抒发首先应该建立在叙述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亲人、朋友、老师等身上。但是,写这一类题材最容易千人一面,平淡无奇。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独避蹊径,从众多的材料中把独特的内容写进自己的文章。如写“家里的故事”时,思路局限在生病、做饭、洗衣这一类事件上,就落入了俗套,写作水平较好的同学恐怕也难以写出好文章。倘若我们从下面这些方面下功夫的话,可能就不同了。
一位同学选取了“妈妈不服爸爸这位家庭‘一把手’”的事例,决定一显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种浓浓的家庭氛围,也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又如有的同学选取了“醉酒的爸爸”的故事,讲述的是爸爸当上干部之后的变化,作者把这种变化放在爸爸喝酒前后来展现,既新颖又深刻。
这类文章,通过选材的独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大大提高了文章的价值。
三、优化作文的结构
1、角度求小巧,情感见真挚。
摄像时,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则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所说的文章角度小巧,“于细微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同一个题材,写作的角度有很多,但并不一定每一个角度都能写好文章,只有选取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才能让人看到事物精彩、引人的一面。如一位同学在“一碗面条”的故事中,讲述的是妈妈生病时照样给我准备一碗面条的事,作者透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写出了一份感人的母爱;又如“一根红头绳”的故事,讲述的则是自己在家庭贫困时,老师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根红头绳作为礼物的事,作者通过小小的红头绳,写出了一份让人感动的师生之情,等等。生活是殷实的,只要我们在写作中善于选取小巧的、合适的角度,就可以做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散步》(七年级语文上册)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参考例文。2、情节求曲折,情感显动人
初中的作文训练一般只要求写五六百字,在情节上稍加用心,掌握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效果就会有了与众不同。如一位同学在“幸福”题材中,写的是自己在考试前的一天晚上,渴望在医院上晚班的妈妈能陪一陪自己的故事。
“在这种关键时刻,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谁会想到,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有着如此的不幸?”当其无奈之时,妈妈回来了,而且回来了三次。第一回家取钥匙时,“我”的“心凉了半截”,第二次回家是由于天雨回家取伞,当“我”彻底失望时,不料,妈妈第三次出现在自己面前。
一件小事写得波澜起伏,真实感人,鲜明地反映出了自己由怨而恨而爱的过程。这样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是很受老师们青睐的。
3、打破惯性思维,推陈出新。
如有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又开始了。这一次兔子可是憋足了劲。发令枪一响,兔子就一溜烟跑了。可是没想到,这一次不在森林里而在山上,乌龟头一缩,从山顶滚到山脚。结果,比赛还是乌龟赢了。兔子的眼睛更红了。其实,兔子不知道,除了有力气有本领之外,还需要用脑子。这样,文章虽然取材局限于耳熟能详的故事,由于在使用时打破了习惯的思维方式,也同样达到了推陈出新的效果。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