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守万:语文课堂教学不能顾此失彼
20:40:00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顾此失彼,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把握不准,因此在教学认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偏差,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例如,教学《好汉查理》时,课伊始,教师抓住课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哪些人是好汉”;接着,让学生匆匆读一遍课文后,讨论交流“什么是好汉”;最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做一个好汉”,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整节课的设计和处理只重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然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得出并证实的。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同时,扎扎实实搞好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片面地强调其人文性,忽视语文习得,学生很可能就会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捉襟见肘。
例如,某教师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揭示课题后,他就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连读四遍后,教师也不检查读书情况,也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写生字,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前提和条件的。教学中,如果丢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盲目无序。
原文链接:中国教育新闻网
一、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
语文课应凸显人文关怀,于是有的教师就认为语文教学就是人文教育,把教育的着眼点不是放在语文知识上,而是放在挖掘语文的人文因素上,教学方法脱离了课文的具体内容和特定的情境,从而进行孤立、生硬、空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拓展延伸。例如,教学《好汉查理》时,课伊始,教师抓住课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哪些人是好汉”;接着,让学生匆匆读一遍课文后,讨论交流“什么是好汉”;最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做一个好汉”,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整节课的设计和处理只重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然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得出并证实的。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同时,扎扎实实搞好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片面地强调其人文性,忽视语文习得,学生很可能就会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捉襟见肘。
二、重视学生主体,忽视教师主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有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由学习。于是,教学中教师让出了讲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如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等。这样做表面上看学生是获得了自主权,实际上学生却无所适从。例如,某教师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揭示课题后,他就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连读四遍后,教师也不检查读书情况,也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写生字,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前提和条件的。教学中,如果丢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盲目无序。
三、重视对话教学,忽视教师讲解
新课程强调对话教学,其目的就是要改变“满堂灌”和“满堂练”的现象,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实践证明,对话教学确实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少精彩和活力。(重庆开县赵家街道周都小学 向守万)原文链接:中国教育新闻网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