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词、敬词与雅语
15:00:00
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古人大多比較謙虛,所以古人在言談和文字當中就有很多謙詞,現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實,知道謙詞的含義也是蠻有趣的。
向別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個傳統的謙稱叫“拙荊”。“荊”本為一種落葉灌木的名稱,這裏指用荊枝做的髻釵。據《列女傳》記載,東漢隱士梁鴻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儉樸,以荊枝作釵,粗布為裙。後人因以“荊妻”或者“拙荊”謙稱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貧僧”“貧道”自稱,不是出家人自嘆貧窮。晉、南北朝時,僧人自稱“貧道”;唐以後僧人改稱“貧僧”,道士謙稱“貧道”。這裏的“貧”不是指生活的貧窮,而是指學識、道行的不足,是修為不夠、功德未滿的謙辭。
人們常稱自己的文章或書畫作品為“涂鴉之作”。唐代詩人盧仝有一子,孩提時喜歡以蘸了墨水的筆在紙上或書本上恣意涂抹。盧仝作詩嘆曰:(這孩子)“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後來人們便以“涂鴉”一詞戲稱隨意的創作,或用來比喻書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則是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標題中,常用到“芻議”一詞,如胡適的文章《文學改良芻議》。“芻”音ch徂,本義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時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賤,故“芻議”常用作謙辭,指自己的言論淺陋、不成熟。胡適《文學改良芻議》:“謂之芻議,猶雲未定草也,伏惟國人同志有以匡糾是正之。”
“鄙人”常用作自稱,“鄙”本義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後引申指郊野、邊遠的地方。邊遠地區遠離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閉塞。自稱“鄙人”是謙稱自己的識見、修養均不如人。
書畫家將自己的作品贈送給他人時,常會謙虛地說一句“聊供補壁”。“補壁”的字面意義就是修補墻壁,書畫家說的那句話,潛臺詞就是自己的作品價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補墻壁的材料。需要提請注意的是,“補壁”只能用於贈送方,不能用於受贈方。
在表示謙虛的時候,做學生的,常會說“忝列門墻”,做朋友的常會說“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會說“忝為著者之一”。“忝”,從心,天聲,本義為羞辱。“忝列門墻”指自己不是夠格的學生,辱沒了老師。“忝在相知之列”有謬托知己之意,辱沒了朋友。“忝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沒了其他作者。
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獻”一詞的不多。人們在送禮的時候,常把自己的禮品謙稱為“芹獻”。《列子·楊朱》裏有個故事:從前有個人認為大豆是美味,卷耳莖、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還向鄉豪誇讚。鄉豪拿來一嘗,嘴巴裏像被蜇了一樣難受,還鬧了肚子。鄉裏人都嘲笑、怪罪這個人,這個人很慚愧。後來人們就以“芹獻”作為菲薄的禮品的代稱。
古代君王自稱“寡人”不是“單獨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簡稱,即謙稱自己的德行還有所欠缺。
人們常把自己的文章稱為“急就章”,意謂自己匆忙完成,難免粗疏。“急就章”和《急就篇》有關。《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漢代學童的教科書,全書無一字重復。傳為漢代史遊作,魏晉時期頗為盛行。該書按姓名、衣服、飲食、器用等分類,成三言、四言、七言韻語。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後因以為名。另有一說是遇到難字,緩急可就而求。後來人們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慮。
在謙辭中,“竊”也常用於自稱。如:“竊聞”“竊思”“竊以為”。“竊”顯然不是盜竊義,該怎樣正確理解呢?“竊”本義為盜賊。引申為偷盜,又引申為私下和私自。《辭海》對“竊”這一義項的解釋是“猶言私,常用作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竊聞”即“我私下裏聽說”,“竊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竊以為”則可以理解為“我個人認為”。與“盜竊”的“竊”沒有關係。
“續貂”用於謙稱續寫別人的著作。“續貂”,也叫“狗尾續貂”。“貂不足,狗尾續。”貂,一種毛皮珍貴的動物。古代近侍官員以貂尾為冠飾,晉代朝廷任官太濫,貂尾不足,以狗尾代之。因以諷刺封官爵太濫。後比喻用差的續在好的東西後面。
歸還別人的東西,我們可以禮貌地稱作“璧還”。這一說法和《史記》中的一則故事有關。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當時秦強趙弱,趙惠文王恐給予璧而不得城,藺相如願意奉璧前往,說:“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後用“完璧歸趙”比喻物歸原主,簡縮為“璧還”。
請托他人或表示感激他人時,常會用到一個敬辭“鼎力”,比如“多蒙鼎力協助”。“鼎力”的“鼎”的意思是大。“鼎”,本是古代煮東西的器物,同時也是古代社會很重要的禮器,象徵著王位和權力。由此“鼎”字引申出重大、重要等義項,含有明顯的褒揚色彩,用來指稱對方行為時,也就具有了尊敬的意味,如“鼎力”“鼎言”。
外交場合常用的一個敬辭是“閣下”,如“總統閣下”“主席閣下”。“閣下”之稱由來已久,本義指樓閣之下,借指在樓閣之下待命的下屬人員。為了表達對在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稱呼對方時,不直呼其人,而轉呼其侍從者轉告之,“因卑以達尊”。這樣,“閣下”就逐漸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稱。
尊稱別人的妻子,最常見的稱呼是“夫人”。“夫人”一詞在古代有特定的含義,《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諸侯的妻子稱作“夫人”。明清時一二品官員的妻子封為“夫人”。後來用“夫人”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對方身份的意味。
形容別人的言論、教誨使自己獲益匪淺,有一種說法叫“如聆梵音”。“梵”來自古印度的梵語,對應的詞是brahma,意為清凈。佛教謂大梵天王所發出的聲音為“梵音”,亦泛指佛、菩薩的聲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凈之音也。”由“佛”入“俗”,俗語中把別人的言論、教誨等比作“梵音”,是一種美譽。
在祝賀別人搬家或者官職升遷時,常常會用到“喬遷”一詞。“喬遷”語本《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喬木,義為高大的樹木。後因以“喬遷”“遷喬”賀人遷居或升遷。
在感謝別人對自己的關注或者照顧時,有一種禮貌的說法叫“垂青”。“垂青”一詞中的敬意,來自“垂”字。垂,本謂挂下、懸挂,引申為伏、俯;用“垂”來稱說對方的動作(比如“垂青”“垂問”“垂察”等),就隱含著對方的品德、學問等比自己高,對方施加於自己的動作是“上”對“下”的行為。“垂青”的“青”即青眼,與白眼相對而言。眼睛正視、眼珠在中間表示對人尊重或喜愛;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現出眼白,表示輕蔑或憎惡。
與人初次見面或結識時,為了表示禮貌,可以用敬辭“識荊”。“識荊”的“識”,義為認識;“荊”,指韓荊州,即韓朝宗,唐代荊州長史。語本唐代詩人李白的文章《與韓荊州書》:“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後因以“識荊”為初次識面的禮貌用語。
某一事業或派別的首創者,常被人們尊稱為“鼻祖”,指某一事業或學問的首創者。“祖”,本指始祖、祖宗,比喻創始人。那麼這裏的“鼻”字怎麼理解呢?這裏的“鼻”和“祖”是同義語素。“鼻”,本指呼吸及嗅覺的器官,不過在漢語方言中,至少在漢代就有將其當作“創始、開端”義的用法。揚雄《方言》第十三:“鼻,始也。”
“尊”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敬辭,“尊兄”“尊親”“尊夫人”等即是。“尊”的本義是“酒器”,即後來的“樽”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酒必實於尊以待酌者……凡酌酒者必資於尊,故引申以為‘尊卑’字。”古人飲酒,十分講究禮儀,敬酒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酒席上,輩分、身份低的人向輩分、身份高的人敬酒,必定要舉“尊”。敬酒這一動作和酒器“尊”之間的關聯性經過長期的積淀,形成了固定的聯想,於是“尊”字也就引申出了“尊敬”義,進一步抽象化,獲得了敬辭的語用功能。
舊時社交場合或書信往來,常會用到“臺甫”“臺駕”“臺鑒”等詞語。敬辭“臺”,來源於星宿名。《晉書·天文志》:“三臺六星,兩兩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臺……次二星曰中臺……東二星曰下臺。”古代喜以星官象徵人事,朝廷的最高官吏三公因而被稱為“三臺”。通過借代引申,中央政府的官署也有被稱為“臺”的,比如禦史臺。由稱呼官署進而引申,用來指稱地方政府的高級官吏,如“撫臺”“藩臺”等。再後來,對沒有官職的人也稱其為“臺”,如“兄臺”“臺端”等,是有意抬高對方身份的一種尊敬說法,這時“臺”就虛化成了一個敬辭。
“斧正”是用於請人修改文章的敬辭,意謂對方動筆刪改,有如巧匠運斤,能使原稿生色。這一詞語的出現,與《莊子》中的一則寓言有關。“斧正”出自《莊子·徐無鬼》:楚國郢都有個人在自己的鼻尖抹了一層白粉,讓一個名叫石的巧匠用斧把粉削去。石便揮動斧呼呼生風,削掉了白粉,郢人的鼻子卻絲毫無損傷。後來用“斧正”喻指請人修改詩文,隱含著對方有匠石一樣高超技藝的意思。
拜读:读对方作品;
拜会:和对方见面;
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
拜托:请对方帮忙;
拜读:读对方作品;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
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
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
高见:指对方的见解;
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
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
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
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11、其它敬词:
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
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
恭候:用于等待对方;
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
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
华诞:称对方的生日;
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舍弟:称自己的弟弟;
舍亲:称自己的亲人;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自己的意见;
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家”字族: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10、“见”字族: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
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
接受好意说“领情”。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 ;
求人指点说“赐教”; 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 ;
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
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
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 ;
需要考虑说“斟酌” ;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协助说“费心”;
言行不妥“对不起” ;慰问他人说“辛苦” ;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 ;麻烦别人说“打扰” ;
客人入座说“请坐” ;陪伴朋友说“奉陪” ;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送人远行说“平安”;
请人决定说“钧裁” ;接受教益说“领教”; 谢人爱意说“错爱”;
受人夸奖说“过奖” ;交友结亲说“高攀”; 祝人健康说“保重”;
书信结尾说“敬礼” ;问候教师说“教祺”; 致意编辑说“编安”。
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住址说“府上”;初次见面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称人夫妇为“伉俪”;
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人“高足”;平辈年龄问“贵庚”;
2、“别”之雅语
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
挥手告辞曰“挥别”;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
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
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
不愿分别曰“惜别”、“恋别”;长久分别曰“阔别”、“长别”;
永久分别曰“永别”、“诀别”。
3、“笔”之雅语
开始写作叫“动笔”,提笔撰文和作画叫“命笔”,
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写作过程的中断叫“辍笔”,
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个人亲自动手写叫“亲笔”,
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本人口授他人写叫“代笔”,
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文章韵味风格叫“文笔”,
皇帝书写的文字叫“御笔”, 读后感写的文字叫“随笔”,
与题旨无关的话叫“闲笔”,结束后补充文字的话叫“余笔”,
细致的文字绘画叫“工笔”,请人书画的稿酬叫“润笔”,
无聊庸俗的文字叫“歪笔”,动手拟订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
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叫“妙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
愉快地作文或作画叫“欣然命笔”,
好的文章或语句叫“成功之笔”。
在前段文章中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叫“伏笔”。
向別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個傳統的謙稱叫“拙荊”。“荊”本為一種落葉灌木的名稱,這裏指用荊枝做的髻釵。據《列女傳》記載,東漢隱士梁鴻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儉樸,以荊枝作釵,粗布為裙。後人因以“荊妻”或者“拙荊”謙稱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貧僧”“貧道”自稱,不是出家人自嘆貧窮。晉、南北朝時,僧人自稱“貧道”;唐以後僧人改稱“貧僧”,道士謙稱“貧道”。這裏的“貧”不是指生活的貧窮,而是指學識、道行的不足,是修為不夠、功德未滿的謙辭。
人們常稱自己的文章或書畫作品為“涂鴉之作”。唐代詩人盧仝有一子,孩提時喜歡以蘸了墨水的筆在紙上或書本上恣意涂抹。盧仝作詩嘆曰:(這孩子)“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後來人們便以“涂鴉”一詞戲稱隨意的創作,或用來比喻書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則是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標題中,常用到“芻議”一詞,如胡適的文章《文學改良芻議》。“芻”音ch徂,本義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時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賤,故“芻議”常用作謙辭,指自己的言論淺陋、不成熟。胡適《文學改良芻議》:“謂之芻議,猶雲未定草也,伏惟國人同志有以匡糾是正之。”
“鄙人”常用作自稱,“鄙”本義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後引申指郊野、邊遠的地方。邊遠地區遠離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閉塞。自稱“鄙人”是謙稱自己的識見、修養均不如人。
書畫家將自己的作品贈送給他人時,常會謙虛地說一句“聊供補壁”。“補壁”的字面意義就是修補墻壁,書畫家說的那句話,潛臺詞就是自己的作品價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補墻壁的材料。需要提請注意的是,“補壁”只能用於贈送方,不能用於受贈方。
在表示謙虛的時候,做學生的,常會說“忝列門墻”,做朋友的常會說“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會說“忝為著者之一”。“忝”,從心,天聲,本義為羞辱。“忝列門墻”指自己不是夠格的學生,辱沒了老師。“忝在相知之列”有謬托知己之意,辱沒了朋友。“忝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沒了其他作者。
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獻”一詞的不多。人們在送禮的時候,常把自己的禮品謙稱為“芹獻”。《列子·楊朱》裏有個故事:從前有個人認為大豆是美味,卷耳莖、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還向鄉豪誇讚。鄉豪拿來一嘗,嘴巴裏像被蜇了一樣難受,還鬧了肚子。鄉裏人都嘲笑、怪罪這個人,這個人很慚愧。後來人們就以“芹獻”作為菲薄的禮品的代稱。
古代君王自稱“寡人”不是“單獨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簡稱,即謙稱自己的德行還有所欠缺。
人們常把自己的文章稱為“急就章”,意謂自己匆忙完成,難免粗疏。“急就章”和《急就篇》有關。《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漢代學童的教科書,全書無一字重復。傳為漢代史遊作,魏晉時期頗為盛行。該書按姓名、衣服、飲食、器用等分類,成三言、四言、七言韻語。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後因以為名。另有一說是遇到難字,緩急可就而求。後來人們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慮。
在謙辭中,“竊”也常用於自稱。如:“竊聞”“竊思”“竊以為”。“竊”顯然不是盜竊義,該怎樣正確理解呢?“竊”本義為盜賊。引申為偷盜,又引申為私下和私自。《辭海》對“竊”這一義項的解釋是“猶言私,常用作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竊聞”即“我私下裏聽說”,“竊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竊以為”則可以理解為“我個人認為”。與“盜竊”的“竊”沒有關係。
“續貂”用於謙稱續寫別人的著作。“續貂”,也叫“狗尾續貂”。“貂不足,狗尾續。”貂,一種毛皮珍貴的動物。古代近侍官員以貂尾為冠飾,晉代朝廷任官太濫,貂尾不足,以狗尾代之。因以諷刺封官爵太濫。後比喻用差的續在好的東西後面。
歸還別人的東西,我們可以禮貌地稱作“璧還”。這一說法和《史記》中的一則故事有關。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當時秦強趙弱,趙惠文王恐給予璧而不得城,藺相如願意奉璧前往,說:“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後用“完璧歸趙”比喻物歸原主,簡縮為“璧還”。
請托他人或表示感激他人時,常會用到一個敬辭“鼎力”,比如“多蒙鼎力協助”。“鼎力”的“鼎”的意思是大。“鼎”,本是古代煮東西的器物,同時也是古代社會很重要的禮器,象徵著王位和權力。由此“鼎”字引申出重大、重要等義項,含有明顯的褒揚色彩,用來指稱對方行為時,也就具有了尊敬的意味,如“鼎力”“鼎言”。
外交場合常用的一個敬辭是“閣下”,如“總統閣下”“主席閣下”。“閣下”之稱由來已久,本義指樓閣之下,借指在樓閣之下待命的下屬人員。為了表達對在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稱呼對方時,不直呼其人,而轉呼其侍從者轉告之,“因卑以達尊”。這樣,“閣下”就逐漸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稱。
尊稱別人的妻子,最常見的稱呼是“夫人”。“夫人”一詞在古代有特定的含義,《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諸侯的妻子稱作“夫人”。明清時一二品官員的妻子封為“夫人”。後來用“夫人”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對方身份的意味。
形容別人的言論、教誨使自己獲益匪淺,有一種說法叫“如聆梵音”。“梵”來自古印度的梵語,對應的詞是brahma,意為清凈。佛教謂大梵天王所發出的聲音為“梵音”,亦泛指佛、菩薩的聲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凈之音也。”由“佛”入“俗”,俗語中把別人的言論、教誨等比作“梵音”,是一種美譽。
在祝賀別人搬家或者官職升遷時,常常會用到“喬遷”一詞。“喬遷”語本《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喬木,義為高大的樹木。後因以“喬遷”“遷喬”賀人遷居或升遷。
在感謝別人對自己的關注或者照顧時,有一種禮貌的說法叫“垂青”。“垂青”一詞中的敬意,來自“垂”字。垂,本謂挂下、懸挂,引申為伏、俯;用“垂”來稱說對方的動作(比如“垂青”“垂問”“垂察”等),就隱含著對方的品德、學問等比自己高,對方施加於自己的動作是“上”對“下”的行為。“垂青”的“青”即青眼,與白眼相對而言。眼睛正視、眼珠在中間表示對人尊重或喜愛;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現出眼白,表示輕蔑或憎惡。
與人初次見面或結識時,為了表示禮貌,可以用敬辭“識荊”。“識荊”的“識”,義為認識;“荊”,指韓荊州,即韓朝宗,唐代荊州長史。語本唐代詩人李白的文章《與韓荊州書》:“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後因以“識荊”為初次識面的禮貌用語。
某一事業或派別的首創者,常被人們尊稱為“鼻祖”,指某一事業或學問的首創者。“祖”,本指始祖、祖宗,比喻創始人。那麼這裏的“鼻”字怎麼理解呢?這裏的“鼻”和“祖”是同義語素。“鼻”,本指呼吸及嗅覺的器官,不過在漢語方言中,至少在漢代就有將其當作“創始、開端”義的用法。揚雄《方言》第十三:“鼻,始也。”
“尊”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敬辭,“尊兄”“尊親”“尊夫人”等即是。“尊”的本義是“酒器”,即後來的“樽”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酒必實於尊以待酌者……凡酌酒者必資於尊,故引申以為‘尊卑’字。”古人飲酒,十分講究禮儀,敬酒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酒席上,輩分、身份低的人向輩分、身份高的人敬酒,必定要舉“尊”。敬酒這一動作和酒器“尊”之間的關聯性經過長期的積淀,形成了固定的聯想,於是“尊”字也就引申出了“尊敬”義,進一步抽象化,獲得了敬辭的語用功能。
舊時社交場合或書信往來,常會用到“臺甫”“臺駕”“臺鑒”等詞語。敬辭“臺”,來源於星宿名。《晉書·天文志》:“三臺六星,兩兩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臺……次二星曰中臺……東二星曰下臺。”古代喜以星官象徵人事,朝廷的最高官吏三公因而被稱為“三臺”。通過借代引申,中央政府的官署也有被稱為“臺”的,比如禦史臺。由稱呼官署進而引申,用來指稱地方政府的高級官吏,如“撫臺”“藩臺”等。再後來,對沒有官職的人也稱其為“臺”,如“兄臺”“臺端”等,是有意抬高對方身份的一種尊敬說法,這時“臺”就虛化成了一個敬辭。
“斧正”是用於請人修改文章的敬辭,意謂對方動筆刪改,有如巧匠運斤,能使原稿生色。這一詞語的出現,與《莊子》中的一則寓言有關。“斧正”出自《莊子·徐無鬼》:楚國郢都有個人在自己的鼻尖抹了一層白粉,讓一個名叫石的巧匠用斧把粉削去。石便揮動斧呼呼生風,削掉了白粉,郢人的鼻子卻絲毫無損傷。後來用“斧正”喻指請人修改詩文,隱含著對方有匠石一樣高超技藝的意思。
一、敬词:
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
拜会:和对方见面;
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
拜托:请对方帮忙;
拜读:读对方作品;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
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
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
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
高见:指对方的见解;
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
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
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
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11、其它敬词:
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
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
恭候:用于等待对方;
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
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
华诞:称对方的生日;
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
二、谦词
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舍弟:称自己的弟弟;
舍亲:称自己的亲人;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自己的意见;
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家”字族: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10、“见”字族: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
三、雅语
1、生活雅语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
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
接受好意说“领情”。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 ;
求人指点说“赐教”; 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 ;
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
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
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 ;
需要考虑说“斟酌” ;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协助说“费心”;
言行不妥“对不起” ;慰问他人说“辛苦” ;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 ;麻烦别人说“打扰” ;
客人入座说“请坐” ;陪伴朋友说“奉陪” ;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送人远行说“平安”;
请人决定说“钧裁” ;接受教益说“领教”; 谢人爱意说“错爱”;
受人夸奖说“过奖” ;交友结亲说“高攀”; 祝人健康说“保重”;
书信结尾说“敬礼” ;问候教师说“教祺”; 致意编辑说“编安”。
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住址说“府上”;初次见面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称人夫妇为“伉俪”;
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人“高足”;平辈年龄问“贵庚”;
2、“别”之雅语
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
挥手告辞曰“挥别”;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
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
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
不愿分别曰“惜别”、“恋别”;长久分别曰“阔别”、“长别”;
永久分别曰“永别”、“诀别”。
3、“笔”之雅语
开始写作叫“动笔”,提笔撰文和作画叫“命笔”,
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写作过程的中断叫“辍笔”,
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个人亲自动手写叫“亲笔”,
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本人口授他人写叫“代笔”,
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文章韵味风格叫“文笔”,
皇帝书写的文字叫“御笔”, 读后感写的文字叫“随笔”,
与题旨无关的话叫“闲笔”,结束后补充文字的话叫“余笔”,
细致的文字绘画叫“工笔”,请人书画的稿酬叫“润笔”,
无聊庸俗的文字叫“歪笔”,动手拟订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
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叫“妙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
愉快地作文或作画叫“欣然命笔”,
好的文章或语句叫“成功之笔”。
在前段文章中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叫“伏笔”。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