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与写作教学
00:56:00
长期以来,受考试功利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严重脱节,特别是小说教学,许多师生认为小说高考不会考查,学生自己读读,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就行了。殊不知,我们这样做恰恰忽视了小说教材的示范作用。
“言为心声”,典型的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最好手段。我们平常写文章,要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必不可少,而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如见其人。
《孔乙己》一文中的动作细节很多,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莫过于两个细节:“排出九文大钱”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排”,在咸亨酒店的柜台上,穷困潦倒的孔乙己一时得意,“排”出九文大钱,既对酒店表示出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又能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而一个“摸”字,不仅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时的经济处境,同时也表明了孔乙己沮丧的内心世界。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因而我们在写作中要很好的运用这一手法。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我们要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林冲听完李小二的描述后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这把刀一直没用上,好多读者几乎都要忘掉了,但到了故事高潮,山神庙前杀陆谦时,才再次写到了这把刀:“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记叙文缺少铺垫,情节的展开便显得僵硬又突兀。如果能从课文教学中归纳并学习运用伏笔这一技巧,那我们的作文也一定会结构严密、悬念迭生,不至于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在《陈奂生上城》一文中,作者高晓声很是高明,用了“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的……”这一景物描写。景物既揭示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指陈奂生上城时的天气情况和季节,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国社会刚刚被一场政治“寒潮”侵袭过,政治环境正在逐渐好转,揭示了当时正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长整个社会的变化。同时作者用这一景物又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句,不只是实写天气,更主要的是烘托陈奂生这位漏斗户主经济处境因政策的改进和改善后的舒畅、幸福的心情。
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要写景,但大都是为写景而写景,却忘记了创作中写景的目的——服务于文章的主旨,景物描写中这种一景多用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当然,小说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技巧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去品味、去发现,用好我们手中的小说教材。
原文链接:育星教育网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中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因而是我们广大中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典范。我们要努力挖掘小说的内涵,学习小说中的创作技巧,灵活的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一、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
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家及其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小说中的人物是典型化的,是生活中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里有特定的人际关系的个别人。我们阅读小说应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小说刻画人物方法的技巧,1. 用语言刻画人物
《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的一番颂词可谓绝好的例子:“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说到这儿可能使众人误会而生气——怎么不是外孙女,难道是别人家的孩子?殊不知这却是王熙凤故弄玄虚。她又接着说道:“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这样说不仅夸了林黛玉,且连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和贾母的马屁也连带着一块儿拍了。此一番语言足见王熙凤这种奉迎的心理,真可谓机巧善变、面面俱到。“言为心声”,典型的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最好手段。我们平常写文章,要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必不可少,而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如见其人。
2. 用动作行为刻画人物
《陈奂生上城》一文中第三节“陈奂生出了大价钱,不曾讨得大姑娘欢喜……那么,帽子还买不买呢?他一狠心:买,不买还要倒霉的!”这一部分写陈奂生得知住宿一晚要5元钱,“肉痛起来”后刻意作践招待所的用品。其中许多行为如故意使劲坐“弹簧太师椅”,就形象地把有着善良的本质,但受伤之后又显得心眼小、幼稚可笑、自作自践的“陈奂生心理”刻画出来了。《孔乙己》一文中的动作细节很多,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莫过于两个细节:“排出九文大钱”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排”,在咸亨酒店的柜台上,穷困潦倒的孔乙己一时得意,“排”出九文大钱,既对酒店表示出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又能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而一个“摸”字,不仅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时的经济处境,同时也表明了孔乙己沮丧的内心世界。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因而我们在写作中要很好的运用这一手法。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我们要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学习情节安排的技巧
1、巧用线索
鲁迅的小说《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围绕人血馒头展开;暗线是夏瑜一家,围绕夏瑜就义展开。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索都围绕“药”来展开,小说结构明晰,主题突出,是我们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很好借鉴。2、巧设伏笔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契诃夫关于伏笔也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要是你在第一章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里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枪,那管枪就必挂在那里。”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林冲听完李小二的描述后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这把刀一直没用上,好多读者几乎都要忘掉了,但到了故事高潮,山神庙前杀陆谦时,才再次写到了这把刀:“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记叙文缺少铺垫,情节的展开便显得僵硬又突兀。如果能从课文教学中归纳并学习运用伏笔这一技巧,那我们的作文也一定会结构严密、悬念迭生,不至于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三、学习景物描写技巧
小说中人物的活动离不开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环境描写能提供背景,渲染故事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阅读小说我们要注意学习小说中一景多用的技巧。在《陈奂生上城》一文中,作者高晓声很是高明,用了“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的……”这一景物描写。景物既揭示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指陈奂生上城时的天气情况和季节,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国社会刚刚被一场政治“寒潮”侵袭过,政治环境正在逐渐好转,揭示了当时正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长整个社会的变化。同时作者用这一景物又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句,不只是实写天气,更主要的是烘托陈奂生这位漏斗户主经济处境因政策的改进和改善后的舒畅、幸福的心情。
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要写景,但大都是为写景而写景,却忘记了创作中写景的目的——服务于文章的主旨,景物描写中这种一景多用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当然,小说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技巧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去品味、去发现,用好我们手中的小说教材。
原文链接:育星教育网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