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中应该怎样创新处理生活素材
10:00:00
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许多时候都不够新鲜典型,如果把它们原原本本写进作文中去,就不能感染人、吸引人。这时,如果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进行一些艺术加工,就可以使之变得新鲜典型。
那么怎样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呢?下述方法不妨一试:
变换要素法。
有的材料,我们只要把人物的身份、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环境、主要物品的来源等因素改变一下就能显出新意。比如“送贺卡”这件小事,难以写出新意,因为它在我们作文中常常出现,送贺卡的无非是老师和同学。若写贺卡是医院给出院归家病人写来的,是“希望工程”受助人写来的,是国际友人写来的,是高墙里面的犯人写来的,意义就不同了,也会有新意。
添加背景法。
如果你的生活素材只是一个事件过程,我们可以给它添加背景,这样一来,文章就会显得充实、感人。
例如,有同学写《我的邻居》这篇作文,说的是“我”和父母走亲戚回来看见邻居王爷爷正在帮“我”家修被猪拱坏的圈门,王爷爷说“我”家的猪跑到了门前场子里,他怕在外面糟蹋庄稼,就把它赶回来了。
这则材料体现了邻里之间的真情互助、和谐友善,但作者只是叙述了耳闻目睹的事情过程,情节平淡,不能感染读者。经过思考后,小作者给这件事添加了这样的背景:当时正是盛夏,天气十分炎热,王爷爷身体不好,在家疗养时见到猪跑出圈。小作者还回忆了去年王爷爷的小猪跑到“我”家田里啃麦子,被父亲看见,他气上心头,从地上捡起土坷垃就砸,不料把小猪砸伤,为这事两家还发生过不愉快。看,给一件小事添加了这些背景,人物形象就鲜明感人了,同时也使文章有了波澜。
例如,有同学写《我的邻居》这篇作文,说的是“我”和父母走亲戚回来看见邻居王爷爷正在帮“我”家修被猪拱坏的圈门,王爷爷说“我”家的猪跑到了门前场子里,他怕在外面糟蹋庄稼,就把它赶回来了。
这则材料体现了邻里之间的真情互助、和谐友善,但作者只是叙述了耳闻目睹的事情过程,情节平淡,不能感染读者。经过思考后,小作者给这件事添加了这样的背景:当时正是盛夏,天气十分炎热,王爷爷身体不好,在家疗养时见到猪跑出圈。小作者还回忆了去年王爷爷的小猪跑到“我”家田里啃麦子,被父亲看见,他气上心头,从地上捡起土坷垃就砸,不料把小猪砸伤,为这事两家还发生过不愉快。看,给一件小事添加了这些背景,人物形象就鲜明感人了,同时也使文章有了波澜。
组合材料法。
它分为:
时间组合,即把发生时间相隔较久的事放到一起;
人物组合,即把发生在几个人身上的事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事件组合,即把没有关联的事联系在一起;等等。
如,有位同学目睹了这样几件事:
①父亲赤脚走在田埂上被瓶渣扎伤;
②傍晚父亲犁田收工回家,“我”在前面牵着牛,他在后面扛着犁;
③弟弟把一块瓷片扔进了别人家的水田里。
这几件事,很难单独成文,即便成文内容也很平淡单薄。
这位同学将这些材料组合起来,改写成了这样的故事:
傍晚父亲犁田后回家,他赤脚走在田埂上,突然脚被一块瓷片扎伤。“我”帮父亲把伤口包好后,随手把瓷片扔到别人家水田里,准备扶父亲回去。可父亲放下犁,走下水田,仔细摸了好一会儿,把那块瓷片又拾了起来。他把瓷片洗净后放进上衣口袋,然后扛起犁回家了。
看,把这几则材料组合、充实后,事件便有了意义,也显得感人了。
时间组合,即把发生时间相隔较久的事放到一起;
人物组合,即把发生在几个人身上的事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事件组合,即把没有关联的事联系在一起;等等。
如,有位同学目睹了这样几件事:
①父亲赤脚走在田埂上被瓶渣扎伤;
②傍晚父亲犁田收工回家,“我”在前面牵着牛,他在后面扛着犁;
③弟弟把一块瓷片扔进了别人家的水田里。
这几件事,很难单独成文,即便成文内容也很平淡单薄。
这位同学将这些材料组合起来,改写成了这样的故事:
傍晚父亲犁田后回家,他赤脚走在田埂上,突然脚被一块瓷片扎伤。“我”帮父亲把伤口包好后,随手把瓷片扔到别人家水田里,准备扶父亲回去。可父亲放下犁,走下水田,仔细摸了好一会儿,把那块瓷片又拾了起来。他把瓷片洗净后放进上衣口袋,然后扛起犁回家了。
看,把这几则材料组合、充实后,事件便有了意义,也显得感人了。
延伸内容法。
生活中的见闻,常常只是事态发展中的某一阶段或过程,如实写进文章中,难免不够全面完整,如果我们能设想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就会有新的材料和意义涌现。
如有篇题为《我是一个大傻瓜》的文章,内容梗概是:别人都叫我傻瓜。一次店主多找了钱,我返身还给了店主,当我出店时,店主小声和别人说我傻。上课迟到了,老师问原因,我实话说“睡过头了”,被老师罚站一节课,同学们都说我傻。我后悔了,决定以后要学聪明些。一次坐车回家,见车上有个座位,就连忙挤过去,想当一回“聪明人”,不料坐上了一块口香糖,又被一位小姐当“傻瓜”笑了一顿。
此文生动有趣,但写到这里,文章显得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作者延伸了这样一个结局:
走下车,我想到了一些事情,那笑眯眯的店主,那围拢上来的同学,那大笑的小姐,难道他们才算聪明?我真的是傻吗?……
唉,人为什么要扭曲自己纯真的本性,去获得些许“好处”,甚至伤害他人图得几丝“快慰”呢?
我并不傻,想到这,我轻松多了。
延伸的内容表现出对生活的内省与感悟,表现出对美的积极追求。对审美价值取向的矫正,使这件小事有了积极的意义,文章也就不再小气浅俗了。
如有篇题为《我是一个大傻瓜》的文章,内容梗概是:别人都叫我傻瓜。一次店主多找了钱,我返身还给了店主,当我出店时,店主小声和别人说我傻。上课迟到了,老师问原因,我实话说“睡过头了”,被老师罚站一节课,同学们都说我傻。我后悔了,决定以后要学聪明些。一次坐车回家,见车上有个座位,就连忙挤过去,想当一回“聪明人”,不料坐上了一块口香糖,又被一位小姐当“傻瓜”笑了一顿。
此文生动有趣,但写到这里,文章显得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作者延伸了这样一个结局:
走下车,我想到了一些事情,那笑眯眯的店主,那围拢上来的同学,那大笑的小姐,难道他们才算聪明?我真的是傻吗?……
唉,人为什么要扭曲自己纯真的本性,去获得些许“好处”,甚至伤害他人图得几丝“快慰”呢?
我并不傻,想到这,我轻松多了。
延伸的内容表现出对生活的内省与感悟,表现出对美的积极追求。对审美价值取向的矫正,使这件小事有了积极的意义,文章也就不再小气浅俗了。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