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16:00:00

“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者来说“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写不出好文章来,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我们的高考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占有了丰富的、新鲜的材料,才会写出言之有物,富有说服力的佳作来。厚积了才会薄发,如果缺乏丰厚的材料积淀,也就很难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胸藏万汇,那么就会吞吐自如,下笔有神。
  
孔子在教育自己的儿子孔鲤时说:“不学《诗》,无以言。”即说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指话说的不漂亮,没有依循)。在高考作文中,要想在发展等级里得到高分,语言就需要有文采,而这,也就需要积累素材。作文引用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就能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
  
2001年高考的南京考生蒋昕捷,从5岁的时候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正是由于这方面的文学积淀,蒋昕捷在2001年的高考作文中,以三国为背景,用文言形式写出了轰动全国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他的这些课外阅读经历其实就是一个素材积累的过程,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素材积累的途径四通八达,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从课本里,从自然界,从历史长河里,从名人名言等方面广纳百川,何愁不能建成一间充裕的资源库。但许多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忽视了素材的积累,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懒于做这项举手可成的事,而在考场作文中言之无物,缺乏材料,几个老材料还翻过来倒过去地当宝一样用,结果导致写出来的作文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没有新意,严重影响了作文的分数。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何在紧张而繁忙的学习生涯中快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呢?

我在这提一点微薄的建议,仅供参考。

1、从背诵课文中积累化用

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要求背诵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篇目,大多可以在作文中当论据使用,既简洁明了又生动有说服力。许多高考满分作文中都不乏课内文章的引用化用。

如安徽一满分作文《读弦》中的一段:朵朵落红如阵阵破碎的心扉,奏不尽一曲《离骚》,一江水流,试问躲在汨罗深处能否把清江看透?江水长流,欲抽刀断水,无奈斩不断的情长,一月如豆,江水鱼唇般舐着你久久不肯皈依的灵魂,哪里是你的表白?哪里是你的孤寂?哪里是你钟情的花环?“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何等悲凉而又无奈的呼唤啊!也罢!也罢!你挥一挥衣袖,把梦揉碎在水藻间……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引用化用的课文中背诵诗句:“哀民生之多艰”,“抽刀断水水更流”,“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所以,背诵一些文章,不仅可以从容应付默写题,还可以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可谓一举两得。

2、从阅读题中采撷芳华

紧张的学习节奏催的学生无暇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考试的钟声时时在学生的耳畔敲响,以及单调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的生活体验缺乏,如何开阔他们的视野呢?其实,也不必过于焦躁,我们每天做的大量的题就是一座含金量极高的矿山,只要你用心去挖掘,认真积累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如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可以积累一些有关文化、政治、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材料:可以积累传统文化中的“敬”,“恭”,茶文化,瓷器……也可以了解现代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一些看法。对于文言文阅读中的人物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名人,如杨业、狄仁杰、孔明、阮籍、钱学森、季羡林……他们的突出事迹,高尚品德,我们都可以积累下来当做典型素材来用。做一篇阅读就积累一个素材,天天如此,几个月下来也就会有不小的收获,动笔作文时也就不愁“无米”,积累的这些素材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进脑海,相信就会下笔有神。 

3、从学习生活中积累

学习虽忙,但也可忙里偷闲,下课十分钟,放学一小时,不管是在教室、楼道,还是在饭厅、操场、回家的路上,我们都能有所见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

“社会大校园,校园小社会”,一张发黄的照片,一片秋日的落叶,一缕透进的阳光,一节用旧的铅笔,或许都蕴含着某种意义;一段往事,同学情、师生谊,父子相聚之乐,母女相逢之欢均可记可叙;课堂上触发你感动的一句话,操场上几个矫健的英姿,蓝天上几朵舒卷的白云,皆可圈可点。生活是积累 ,那里有生活,那里就贮存着丰富的材料宝藏,看你能否去发现和发掘。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否能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是否有话可说的关键。鼓励学生写自己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有意识的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地带,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这样的材料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易触动情感,而且在考场作文也不易撞车。

4、从报刊杂志、政史地中吸纳

从近两年的考场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个性、关注社会,尤其关注社会热点,这也必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如2009年各地的高考作文基本都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

江西卷的关于“圆明园流失兔首、鼠首的拍卖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安徽卷的关于“弯道超越”;江苏卷的关于“品味时尚”,都直接针对社会,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因此,学生也要随时关注国家大事,了解社会热点,并作出理性思考。风声雨声要听,国事家事也要闻,最好定一两种使用性强的报刊杂志,如《新作文》《意林》《语文报》《特别关注》等。一方面拓宽我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丰富我们的素材积累。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都是语文的好助手,我们也可以从中筛选一些材料。如政治中表述辨证观点的一些例子;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重大事件;地理中一些自然现象都可入文。徜徉于山水之间,枕青峰数座,漫步于时空之中,酣流水几梦,畅饮朝露,饱餐晚霞,沉醉在哲思之中,可让我们疲惫的心灵,在天地自然之间携一朵白云,蹑一缕清风自由、轻松地翱翔。
  
言之有物,行而远矣,在广泛地积累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学生的“阅历”丰富了,见解开阔了,对问题的看法也就跟着提升了,作文方能纵横驰骋,张扬个性,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不落俗套的优秀作文。

原文链接:育星教育网

You Might Also Like

0 评论

访客统计



Like us on Facebook

本站声明

本站大半内容皆采集自网络,本站将竭尽所能确保所提供的资讯准确无误。尽管如此,本站所提供的有关资讯不作任何承担或陈情。若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以取下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