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司马迁:问题与答案范例

16:00:00

问题(一):《项羽本纪》的艺术特色

第一,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悲剧英雄形象。


  1. 项羽在军事上勇敢善战,叱咤风云,称得上是英雄。在钜鹿之战中,他大显声威。批判宋义,义正辞严;杀掉宋义,非常果断。渡河救赵,破釜沈舟。指挥正确,决 心又大。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从士兵勇猛的战斗精神中,反映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2. 项羽在政治上却优柔寡断,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鸿门宴”是楚汉相争的开端。项羽不杀刘邦,果然有忠厚、光明的一面,但又缺少办法,甚至无言以对,显出政治较量上的庸弱。
  3. 垓下之围时,对爱姬悲歌慷慨,表现了他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为部下“快战”,连斩敌将,直接展露了他勇猛战斗的姿态。三次说“天之亡我”,表明他临终不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
  4. 自刎乌江,愧见江东父老,他还懂乡情,知羞耻。一代英雄,自我毁灭,不能不便读者感到惋惜。

第二,塑造项羽形象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1. 司马迁选择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件历史大事进行重点描写,既反映了秦汉之际的重要历史时刻,也再现了项羽一生中的三次成败关键时刻的言行,突出了他既鲜明又丰富的个性特征。
  2. 选择人物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这是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有效手法之一。细节描写,常能表现人物的细微情态,精神个性。鸿门宴上,范增三次举珏示意,表现他要求项羽杀刘邦的急切。樊哙闯帐,表现他的勇敢与对刘邦的忠诚。项羽与范增对刘邦托张良转送礼物的不同态度,可见项羽并未意识到此后的命运,而范增已预料到可悲的结局。
  3. 场面描写,能创造人物的活动舞台,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钜鹿之战的场面,有声有色,惊心动魄。鸿门宴场面,刀光剑影,明争暗斗。在保持人物与基本情节真实的前提下,司马迁也不排斥想像。鸿门宴前刘邦、张良、项伯的密谈,乌江边项羽与船老大的对话,都不免有司马迁“合情合史”的想像与发挥在内。

第三,本传语言体现了一种有力的气势和朴拙的风格。



  1. 写项羽瞠目叱楼烦,瞠目叱赤泉侯,都表现了项羽巨大的威力及其所产生的结果,非常有气势。
  2. 本传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都有口语化倾向,并不追求整齐与华丽,而以表现人物与环境的真实为满足。因此有一种类似于未雕琢过的玉石的朴拙美。

第四,结构上,本传长达一万余字,但前后呼应,线索分明。


  1. 基本上以项羽军队的进退为线索,重点写钜鹿之战、鸿门宴、垓该下之围三个故事。同时穿插附记了当时有关的一些起义军的活动,这也是“存一代之史”所必需的。

问题(二):《项羽本纪》中钜鹿之战的故事始末。


  1. 章邯的军队/秦军打垮了赵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
  2. 楚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其它各路军队救援赵国。
  3. 大军行进到安阳,停留了四十六日不再前进。
  4. 项羽建议立刻渡过黄河攻击秦军,同时赵军在城内向外攻击,必能攻破秦军。
  5. 宋义却决定先让秦、赵互相厮杀。若秦军胜了,就趁它疲惫攻击他们;反之,就向西进攻灭秦。
  6. 这时,宋义为儿子饯别,饮酒大会宾客,却让士卒忍饥受冻。
  7. 于是项羽一天早晨在宋义的帐中杀了他,说宋义谋反,楚王密令他杀宋义。后来怀王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8. 项羽杀了宋义后,威震诸候。他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士兵渡过漳水,救援巨鹿。经过交战没能取得胜利。
  9. 于是项羽率领全部人马渡过漳河。把所有的渡船都沉入水底,把作饭的锅碗等炊具砸烂了,把房屋也全部烧毁,只随身带着三天的口粮,以此向士卒表明一定要决死战斗,没有丝毫的退却之意。
  10. 楚军到达巨鹿就和秦军遭遇,经过多次激战,断绝秦军的粮道,最后打垮了秦军。
  11. 当楚军攻打秦军时,其他诸侯军都在壁垒上观望,不敢出兵。看到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呼声震天动地,诸侯的军队都心怀恐惧。
  12. 楚军攻破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后,都跪在地上用膝盖前行,不敢仰视。
  13. 项羽从此成为了诸侯们的上将军。

问题(三):《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故事始末。


  1. 沛公先进入关中,驻军霸上。后来项羽进入关中,停驻在新丰鸿门。
  2.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大怒,决定次日一早要去攻打沛公的军队。
  3. 范增认为沛公的志向不小,建议项羽立即向他进攻而不要失掉良机。
  4. 项伯和张良友善。他当夜把事情告诉张良,张良告诉沛公,沛公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会见项伯,希望项伯对项羽说明他不敢背德反叛。
  5. 项伯答应并要求沛公次日一早亲自前去向项王认错。
  6. 项伯回到军中后,把沛公的话全报告了项羽。
  7. 项伯认为沛公有大功,打击他是不仁义的举动,建议项羽善待他。项王许诺。
  8. 第二天清早,沛公带着百余名随从前来鸿门会见项王。
  9. 沛公对项王陪罪。项王就请沛公一同饮酒。
  10. 席间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三次举起身上所佩饰的玉块示意他当机立断杀死刘邦,项王默然不应。
  11. 范增叫项庄进去敬酒祝寿,并请求舞剑,趁机击刺沛公。
  12. 项庄舞剑时,项伯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击杀沛公。
  13. 樊哙知道了里头的情形,带着宝剑盾牌闯入军门,分开帷帐面西而立,
  14. 项王见了说他是一位壮士,赐给他一杯酒、一只猪肘。樊哙当场吃了。
  15. 接着樊哙责备项羽听信小人的谗言,想诛杀有功的人。项王竟无话可答。
  16. 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去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
  17. 沛公命令张良留下致谢及献上礼物给项王和范增,自己放弃了车骑,脱身逃离。他一人骑马,樊哙等四人手持剑、盾跟着徒步奔跑。张良估计沛公已回到军中,便入帐辞谢并献礼,项王听后就接受了玉壁,
  18. 亚父接过玉斗,放到地上,拔剑击破它,叹说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他们这些人将要被沛公俘虏了。
  19. 沛公到达军中,立刻杀了曹无伤。

问题(四):《项羽本纪》中垓下之围的经过。


  1. 项王在垓下驻军,兵少粮尽,汉军和诸侯军把他们重重包围。
  2. 夜晚听到汉军营中四面皆唱楚地的民歌,项王非常惊奇地说:“汉军难道把楚国都占领了?为何有这么多的楚国人呢?”
  3. 项王就在夜中起来,在帐中饮酒,并慷慨悲歌,虞姬作诗应和。项王哭泣,左右人都跟着哭泣。没有人敢仰视项王。
  4. 项王跨上战马,带着八百多名骑兵,趁着夜色向南突出重围,急驰逃走。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他们。
  5. 项王渡过淮河,跟得上的骑兵只有百余人了。
  6. 项王在阴陵迷路,指路的田间老翁骗他,使他陷入大沼泽地中,因此让汉军追上了他。
  7. 项王走到东城,身边仅有二十八个骑兵。汉军追击的骑兵有几千人。
  8. 项王估计不能脱困,对身边的骑兵说:“我起兵至今八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未曾打过败仗,称霸天下。如今受困,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作战的过失造成的。如今我要连胜汉军三次,让诸位突围,还要斩将断旗,好让各位知道是上天要灭我,不是我作战的过失造成的。”
  9. 于是项王把骑兵分成四队,分别向四个方向突围,约定在山的东边分三地会合。于是项王大喊着奔驰而下,汉军都被杀得散乱后退。斩杀了一员汉军将领。
  10. 赤泉侯/杨喜追击项王,项王瞪着眼睛向他怒吼。他连人带马吓得躲出好几里。
  11. 项王和骑士会聚成三处,汉军兵分三路,重新包围楚军。项王就奔驰在汉军中,又斩杀了汉军的一名都尉,杀死了几十近百名汉军士卒,又重新聚集起他的骑上,仅损失了两名骑兵,骑士们都敬服他的骁勇。
  12. 项王到了乌江边。乌江亭长希望他回江东继续称王。
  13. 项王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把马赐给亭长。
  14. 命令骑士下马步行,和汉军交战。项籍杀死汉军几百人。身上十几处伤,在汉军捉到他之前就自刎而死。
  15. 汉军中五个将士各自夺得项王的一部分尸身,平分悬赏的封地。

问题(五):《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项羽一生成败的评论。


  1. 太史公听说项羽和舜一样是重瞳子。怀疑他是舜的后代,所以才有不平凡的际遇,发迹得突然。
  2. 他充分肯定了项羽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秦朝无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
  3. 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
  4. 但是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失败是有其必然性的。他说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失去了地利,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失去人心,却还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已。此外,项羽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司马迁认为这是他政治上的不成熟,不讲究政策和策略,并认为这个弱点使他难成大事。
  5. 司马迁也批评他性格上的弱点。说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刚愎自用,只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自以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
  6. 司马迁认为项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性格上的弱点,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并认为项羽到死都不能觉悟,还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是很可悲的。

问题(六):从《项羽本纪》中的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评论项羽的性格特质。

勇敢,有英雄气概:

项羽在军事上勇敢,称得上是英雄。在钜鹿之战中,他批判宋义,义正辞严;杀掉宋义,非常果断。渡河救赵,破釜沈舟。指挥正确,决 心又大。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从士兵勇猛的战斗精神中,反映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垓下之围时,为部下“快战”,连斩敌将,直接展露了他勇猛战斗的姿态。

刚愎自用、骄矜:

刚愎自用的性格使他不懂听取他人的意见。范增是项羽军中最有政治远见的人,他在鸿门宴之前就曾说明刘邦对楚军霸业的威胁之大,并劝他赶快消灭刘邦,可是他未放在心上,反而一心认为自己的骁勇善战是“霸业”的保障,表现出他的骄矜顽固。所以他也不听取建都关中的意见,坚持要衣锦东归,还杀了嘲笑他的人。
垓下之围中,三次说“天之亡我”,表明他临终不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足见他性格中不曾自省的弱点。

优柔寡断:

在鸿门宴之时,范增三次举珏示意,要求项羽下决心杀刘邦,项羽无言以对,显出政治较量上的庸弱。

重感情、少城俯,光明磊落:

“鸿门宴”里不杀刘邦,表现他忠厚、光明的一面;轻易让刘邦的低姿态所骗,表现出他少城俯的一面。鸿门宴中对樊哙连赞“壮士”,表现惜英雄重英雄之情和光明磊落的气质。
垓下之围时,对爱姬悲歌慷慨,表现了他的多情。自刎乌江,愧见江东父老,表现他重乡情,知羞耻的一面。

问题(七):《项羽本纪》属于哪种体裁?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


  1. 传记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写法。本纪是司马迁创作的体例,是专为记载帝王的。
  2. 项羽当时虽然未完成帝业,但在秦亡汉兴之间,他曾经发号施令,权力俨如帝王,故列入本纪。
  3. 表示史家的责任,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忠实地表达时代的真相。
  4. 公正地衡量/评估项羽对这个时代的贡献和价值,并以客观的事实为标准。
  5. 推翻秦朝政方面,项羽的功劳/功绩不下于刘邦。在战争中,他曾受诸侯的拥戴,也曾正式封候赐爵,如封赐刘邦为汉王。
  6. 司马迁要夸奖项羽的英雄气概。

You Might Also Like

0 评论

访客统计



Like us on Facebook

本站声明

本站大半内容皆采集自网络,本站将竭尽所能确保所提供的资讯准确无误。尽管如此,本站所提供的有关资讯不作任何承担或陈情。若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以取下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