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追上疲惫的身体

20:09:00

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认识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失成败的重要性,如果不进行反思多年的教只是一年工作的重复,教学反思是灵魂的思考,是生命的飞跃。
新课改之初,抱着满腔的热情,我积极学习课改新理念,并及时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例如,在设计《春》一文的教案时,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36幅与春有关的图画,并将这些图画一部分制作成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一部分提前悬挂在了教室里。课堂上,为了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文章中最喜欢的部分来读,自己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美丽的画面果然激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但他们的体验却漫无边际。王丽同学说:“我喜欢‘春花图’,因为大大小小的蝴蝶让我想起了和小伙伴一起捉蝴蝶的快乐时刻。”宋林同学说:“我喜欢‘春兩图’,因为春雨滋润了生命的成长,让我想到了无私奉献的人。”而在课堂上能够谈到“一年之计在于春”,谈到春天带给我们“新、美、力”的人却少而又少。

一堂课结束了,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些,但学生的体验却让我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语文教学刚刚走出了面面俱到,贪多求全的讲,却又要走入了追求热闹,浅尝辄止的学中吗?学生喜欢上课,仅仅是因为精美的多媒体和有趣的仿真课堂,却忽视了知识的学习,这种浮躁的教育就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吗?我该怎么办?还要回到老师讲学生听灌输考点的课堂吗?
这时,一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群土著受雇于一位探险家,挑着笨重的行李到南美丛林中。那群土著的脚力过人,开始的三天土著健步如飞,在队伍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喊着让土著停下来等他,但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喊土著上路的时候,土著却拒绝行动。探险家感到很疑惑,经过翻译的沟通,探险家才了解到:土著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的往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探险家对于这项习俗好奇不已,询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土著很庄严的答道:“那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自己在新课改的路上只顾埋头赶路,机械的照搬新理念,而忘记留下一点时间让灵魂追上疲惫的身体。教育中,让灵魂追上身体的最好办法应该是及时的反思。
我放下手中忙碌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对自己在课改中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强迫大公鸡去吃米,它不肯吃,当我们松开手,后退几步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教育前辈是想告诉我们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如果我们只顾机械的照搬,完全放任学生自流,海阔天空,任意驰骋,他们就一定能吃饱吗?我备课时片面追求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堂上老师成了多媒体操作员和画面解说员,而失去了形象的体态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师生之间失去了有效的互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得以发挥?课堂上为了 “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老师连必要的引导也不敢有,让学生东一榔头西一棒的体验有价值吗?最后只能使学生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不能整体把握课文。

于是,我在另一个教学班讲《春》时,舍弃了大量的图片,课堂上先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找出从哪些词句中能读出春天的特点,等到学生找到了“钻”、“像母亲的手”、“绿的发亮”、“青的逼你的眼”……,才选择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谈谈从这些词语和画面中你读出了春天什么特点?结果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春天带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的主题。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反思让我有了更多的收获,我不再“小心翼翼”。在教学《孔乙已》时,我放弃了让学生海阔天空的想象孔乙已的未来,把时间用在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已的人物形象,因为我知道培养创新能力也要立足于解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在教学《死海不死》时,也不会把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介绍死海不死的原因,因为语文课不是科普课。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也不会用不加限制的合作学习挤掉学生个体学习的时间。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生精彩的表现我会及时的给予鼓励,但也不会“黑白不分”,因为我知道恩赐的“呵护”只会让学生的心灵更娇更脆。实践中,我清醒的认识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老师的领航灯,但我们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能邯郸学步,否则只能迷失自己。
  
课改中,及时的教学反思让我超越了自我,调整了行为,增加了能力,积累了经验,生成了智慧;让我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幸福;给了教育的灵魂以追上身体的时间。反思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看得更清,走的更稳。


作者:实验中学 杨霞

You Might Also Like

0 评论

访客统计



Like us on Facebook

本站声明

本站大半内容皆采集自网络,本站将竭尽所能确保所提供的资讯准确无误。尽管如此,本站所提供的有关资讯不作任何承担或陈情。若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以取下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