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种情意的生长

10:40:00

语文是什么,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经常进行的追问。
  
我喜欢语文。小时候的语文,是美丽的图案,是有趣的故事,是崇拜的语文教师。语文滋养了我的童年情感世界。语文在不断长大,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带给我酸甜苦辣的多样感受。后来,我成了语文教师,语文便沁入我的肌肤,深入我的骨髓,进入我的灵魂。

  
于是,我想说语文是情感与感悟,语文是文化化人,语文是规律的实践。语文,是一段有情有意的文化之旅,是一种情意的生长。

有声有色——情感

语文,是声音,是音符,是旋律;语文,是颜色,是图画,更是情境。语言文字本身是抽象的,但抽象的文字、隐含的情感又因其丰富的内涵而独具张力,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

杨平老师(执教《我的母亲》)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关键词句入手,在读中领会“母亲”严格、慈爱、宽容、温和、自尊、刚强的特点,从而领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结课时,让学生齐读《游子吟》,再一次深化对“母亲”的理解。在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内容后,柳胜华老师(执教《再塑生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来?找到后读一读。程润春老师(执教《雪》)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情感时巧妙地设置了这样一个句式:我从 的景象中,感受到了作者 的情感;在领会后,又进一步追问: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作者更钟情于谁呢?等等。从文本入手,紧抓文本,从文字中捕捉情感,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之对情感的理解有物有据,而不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当抽象的文字成为声音,成为图画,在听觉、视觉的享受之余,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发生了和谐共振。

我始终认为,情感是语文独特的存在方式。语文的情感隐含在文本当中,需要学生的和谐共振。促使共振的有效手段,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唤醒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与语文一起呼吸,一起欢笑。  

有风有化——文化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中云:“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风有化,宜室宜家。”说的是语文的文化教育意义。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学习这篇课文,仅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第一本书”的含义,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很显然是不够的。李方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问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化解成许多小问题,层层剥笋般地引导学生理解。当问题落脚到“如何理解‘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是乔元贞一生惟一的一本书”时,在教者语言的渲染下,学生畅所欲言,充分感受到作者当年学习生活的艰辛,从而体会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还有关于乔元贞的“出息”问题,李老师引导得很深入: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后来,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泯然众人矣。”这里,学生领悟到后天学习的重要,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这篇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学完全篇后,一般学生都会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的目光,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难能可贵的是,柳老师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拓展人生。教者要求学生列举我们所知道的身残志坚的名人例子。学生的思维之门迅速开启,不能不令人感动。

也许这就是我喜欢语文最本质的缘由:语文像水,荡涤心灵。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心灵对话。文本唤醒了学生对崇高人生的向往,形成了学生自我的精神追求。这样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色,转化为人生的智慧。这才是教学最终的价值追求。  

有物有则——规律

只有情感,不是语文;只有文化,也不是语文。我认为,语文教学无论怎么教无定法,但有些“潜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程润春老师的教授分三个板块进行:与文本对话感知景物美——与作者对话感受情感美--与人生对话感悟精神美。这是一个从文字研究到文学欣赏再到文化体验的过程;杨平老师课的“以小见大、丰富典型”是讲作文中的选材技法;李方模老师课中的“三段式结构”是讲作文中的构思和布局;李良永老师将整个教学流程分为诵读、解读、悟读三个过程,在“诵读”环节解决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在“解读”环节解决文言现象,在“悟读”环节从人物分析中深入探究课文,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湛晶老师的作文指导课、熊向华老师的研讨课,都先从感性认识入手,再深入到理性认识。这些老师的课成功的方法不同,模式各异,但都遵循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规则。
  
如果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外壳,文化是重要的内核,那么,构架起情感与文化桥梁的手段便是规则,这是情意语文最重要的实践探索。
  
我崇尚有风有化的原则,将语文视为无形胜有形的文化力量,浸润人,感染人,激发人,鼓舞人;我还向往有物有则的境界,努力构建语文教学的完整体系,把握语文教学最本质有规律。
  
我常想,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实践,还要理性思索。因为,实践的是现在,思考的是未来。在实践向未来迈进的过程中,我,愿意做一位有情有意的语文教学的行者。

作者:解龙林
原文链接:育星教育网

You Might Also Like

0 评论

访客统计



Like us on Facebook

本站声明

本站大半内容皆采集自网络,本站将竭尽所能确保所提供的资讯准确无误。尽管如此,本站所提供的有关资讯不作任何承担或陈情。若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以取下相关信息。